查看原文
其他

校长人生修炼的九重门 | 头条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领者 Author 领者



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,挨过了冬季,便迎来了春天。——《瓦尔登湖》


当了近20年的校长,酸甜苦辣,个中滋味便成了一段人生。那曾经的过往,都可以遗忘,也可以述说,还可以用来沉思。其中价值与否,全凭自己。校长既然是一段人生经历,也仅仅是一段人生经历,要想过得舒服一点,有些修炼倒是必不可少的。



有一点理想信念并永远充满希望

我们儿时都是有理想信念的,对自己充满无穷的希望。那时物质并不丰富,更没有得心应手的玩具,可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,哪怕是长大了当警察、当解放军、当医生,总之都有一个希望的未来角色,纯真而朴实。
人生修炼的这一重门,应该是在儿童开始的。有人说理想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。这是有道理的。那么,什么是理想呢?
理想就是我们头顶的星光,我们可能永远触摸不到,但我们可以知道前进的方向。
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校长,他的能量是可以传递给师生的。有了理想信念,生活就会充满希望,工作就会兢兢业业,日子就会过得云淡风轻。校长迈过这道门,是办好学校的第一道门。习总书记说:“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,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”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永怀希望,是一切美好人生的第一道风景。

控制住自己你对了,则世界就对了

我们总想控制别人,总想让别人对,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,似乎是天经地义的,但现实却是与之相反的。我们可以控制别人,可以要求别人对,但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,自己都不对,如何去让别人对呢?
所以,最有效的途径是先控制住自己,努力让自己先对,则效果会事半功倍。人际交往当中,这也是一大原则,每个人都成为先控制住自己的人、先成为对的人,人生便会美好得多。

从日常言行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
工作生活当中,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一些客气的话、泄气的话、不满的话。比如:“我不行,我真的不行”,“我没钱,真的没钱”,“我做不来,真的做不来”。偶尔一两次倒也没什么,但是,如果成为习惯性回答,这种人则真的不行,真的没钱,真的做不来了。
我从没听过一个商人或者企业家到处说“我没钱,我们做不来”这之类的话。我估计商人企业家最懂这个心理暗示效应。
在学校,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,就是极个别老师每次叫他去赛课,他都说“我不行,叫某某去吧”,叫他写一篇论文,他说写不来,叫他搞一个课题,他说没时间,批改作业都忙不过来。总之,除了上课,好像什么都不会。久而久之,这种老师真的就成为他经常说的那样的人了。
心理学认为:我们平时所说的任何话,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暗示。说了后,潜意识会进行解读,并且无条件服从,还会趁你我尚未察觉之际,慢慢地重新塑造现实,让我们说的话成真。负面的话语,往往带给人负面的情绪和表现,经常如此的人,他的生活很难有舒心的时候。
一个生活都不如意的校长,要想工作好,注定是徒劳的。


要想得到得多就要奖励得多

管理学上有一个黄金法则,就是我们要想得到得多,管理者就要给予得多。这个意思很简明,我们要想好的质量、好的管理、好的队伍,坚持褒奖更多的人是一条光明大道。
校长要始终把师生成就的一切荣誉当成眼睛来呵护,不断地、持续地给予那些先进者、优异者褒奖。
原则上,一个学校惩罚性规章制度不宜过多,上下班纪律、违背师德师风的确需要经济惩罚外,其余的无需以扣钱为惩罚手段,要变通成褒奖那些做得好的人的方法。比如,某人批改作业非常认真,也看得出来,就要进行褒奖,而那些马虎了事批改作业的人,就不必经济惩罚了。
总之,当我们以给予的心态从事管理工作时,则我们想要的东西大多会应时出现。所谓付出多少,汇报多少,天道酬勤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
方圆结合松紧有度

中国传统哲学讲究方圆之说,意思是为人处事该方则方,能圆则圆,切忌方圆不分,指鹿为马。这里的方指规矩、法律、规则、道理,圆指圆融、沟通、协调、妥协,充满人文情怀。
儒家推崇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,便是坚守内心世界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原则不动摇,讲求真诚执着,法理合一,外圆体现在为人处事的圆融而不是圆滑,沟通而不是勾心,协调而不是胁迫,妥协而不是放任。
人际关系上讲究亲疏同一,松紧有度,既不随便也不紧张,既讲制度又讲温度,既讲法规又讲人文。
总之,校长首先是人,得有圆的情怀,其次是制度得代言人,得有方的规矩,方圆结合,松紧适度才是智者行为。

我们不是能力最强的但可以成为心态最阳光的

在一个单位或者组织里,没有人可以号称能力无敌。人的能力永远是有局限的,校长更不是什么都能,什么都行的人,短板人人有,虚怀不可失。但是,我们一定要成为心态良好的人,努力成为心态最好的人。所谓“心态决定一切”,好心态决定好工作、好生活。
人总是有成功失败的、输的赢的,没有永远捡便宜的人生,也没有一直吃亏的人生。输赢就是人生的常态,成功与失败充斥在我们生活的一切过程中。输也坦然赢也坦然,保持良好心态,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。此门一过,一片灿烂。


人格上处下不争

道家崇尚“处下为上”,意思是修德以处下为上。具有高尚人格的人,像河流一样示柔处下,必然成为百川之所归。
从职位上说,校长在学校是为上的,但心态和德行修炼一定要守雌而寂,像大江大河一样,融万物而不争。
老子《道德经》强调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,告诉我们“因为不争,所以天下人才没有人能和我们争”。“夫唯不争,故无尤”,“因为你不去争,所以就没有烦恼”。最后告诉我们要“为而不争”,就是“要有作为,而不必争夺”。
校长心态人格上的这种“处下”,恰恰是其道德品格高的表现。这样的人,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,有利于凝聚师生力量。此门一过,万事通透。

改变自己才是最有价值的改变

我们大多数教育人都在做改变人的工作。改变学生、改变学校,甚至改变教育都是应尽之责。但是,最有价值的改变不是去改变别人,而是改变自己。
为什么呢?因为人们认识自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,唯有改变自己才能行走在认识自己的路上。
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一个问题“在世界上,你认为什么事是最难的?”,泰勒斯回答“认识自己是最难的”。
无怪乎“我是谁?从哪里来?干什么?”成为哲学的永恒之问,至今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。由于认识自己很难,所以就需要不断变革自己,完善自己。
那改变自己的什么呢?苏格拉底曾有一个经典的悖论:有人问苏格拉底,你为什么比我们知道的多呢?苏格拉底回答“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。”
无独有偶,孔子也说“我有知乎哉,无知也。”其实,人都是无知的,只有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无知,才能去改变,去求知。所以,知无知,而后学之,是为智者。
校长更要明白自己无知的东西多了去,所以才要永远行走在求知的路上,不断改变自己、丰富自己、提升自己。
水之所以永远流向大海,就在于它能遇阻就变通,拐弯的智慧就是改变的逻辑,校长行走在改变的路上,工作、生活才可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。

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一定要有点思想
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《思想录》里开篇就下结论:“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有思想”。为什么呢?因为人是世界上唯一有理性的生物。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有理性而动物没有。人如果只会吃喝拉撒睡,那就和动物差不多了。
事实上,世界如此丰富皆是人有理性而致,没有理性,世界便是灰暗的。
亚里斯多德说:“现实世界都是灰暗的,只有人的理性世界丰富多彩”。所以,是人的理性赋予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和一切价值。
学校的一切,师生的价值,在校长的思想那里。校长思想的样子,就是学校的样子。
把学校带向何方,把学校的教育做成什么样子——全凭全体师生在思想引领下的教育行为。所以,苏霍姆林斯基才认为“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”。没有教育思想的校长,就是一个维持会长而已。
关键是思想从哪里来?
广泛深入的教育实践,不断反思凝练的教育觉醒,就是教育思想的肥沃土壤。我们经常说校长专业发展,其实就是指校长治校能力和办学思想的发展。这也是校长获得尊严的最佳路径。
至今,我们尊崇孔子万世师表第一人,皆因其有教无类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致,绝不是他的教学技术有多好、教育能力有多强。今天的校长,在教育技能方面并不会有多大欠缺,最欠缺的恰恰是教育思想。
有人说今天我们的教育不缺思想,缺能力。我是持否定态度的。当了几年、十几年、几十年的校长,最后没有思想,注定是没有什么价值的。教育因为有了思想,才有了想象,有了想象,就有了希望,希望在那里,人生的价值也就在那里。
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,那一片思想的叶子却永不枯黄而万古长青。

作者 | 张克运,重庆市沙坪坝区督学来源 | 领者责编 | 芋圆
2594889720@qq.com

• 对一所学校最好的管理,是无形的“能量管理”

• 什么是教育的真谛?唐江澎校长说得好,他的学校做得更好

• “如是”——一位知名小学校长的2021教育关键词

▼ 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一键订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